龙昆寺(Wat Rong Khun)是泰国当代艺术的独特代表,涵盖了建筑、雕刻和泰式绘画。
约在公元1887年,几位村民开始在如今龙昆寺所在地的地方定居,他们依靠一条小溪为生,这条小溪流入梅劳河,水质浑浊,因此村庄被称为“洪昆村”(龙昆)。龙昆寺最初建在梅劳河西岸,靠近梅蒙溪,距离龙昆溪南方约500米。村民邀请了来自圣赛诺寺的佛法僧人金寿巴温(Phra Thongsuk Bawin)担任住持。后来,河堤的侵蚀使得寺庙无法继续存在,于是寺庙迁移到了由村长普密·凯温赛(Phu Mee Kaew Lueamsai)拥有的一块田地。随后,金寿巴温离开,剩下了三名小和尚。其中一名小和尚塔·德瓦拉特(Tha Dewarat)后来脱离僧侣身份,成为了一位世俗人士,赢得了村民的尊敬,并最终成为村长,后来成为了区长。
随着村庄的发展,塔·德瓦拉特意识到原来的寺庙过于狭小,且每到雨季便会遭遇洪水,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。于是,村民决定将寺庙迁至现在的位置,塔·德瓦拉特的妻子布凯(Bua Kaew)捐赠了4英亩的土地。建造完毕后,他们邀请了来自蒙曼寺的佛法僧人杜昂·罗特·阿法卡罗(Phra Duangrot Aphakaro)担任住持,并由佛法僧人普彻尔·萨尔温特(Phra Kru Puthisarnwate)提供指导。在杜昂·罗特的领导下,寺庙蓬勃发展,最高曾有四位僧侣,十位小和尚和两位尼姑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杜昂·罗特搬去了其他寺庙,龙昆寺失去了住持。村民们于是向区僧侣请教,寻求任命新的住持。于是,区僧侣指派了佛法僧人印塔(Phra Inta)担任住持,但他仅在寺庙住了一年后,便转至其他寺庙。村民们随后又访问了圣赛诺寺,希望找到新的领导者。

1956年,村民们邀请了佛赛查卡罗成为龙昆寺的住持。佛赛查卡罗深受当地村民和国外信徒的敬仰。1964年,他建造了乌博寺(戒坛)。后来,佛赛和甘南彭·猜朗卡以及其他支持者,邀请了来自梅泽区农萨村的古老石佛像,作为乌博寺的主佛像,并于1977年供奉。
此时,龙昆寺在泰国和中国信徒的支持下繁荣发展。村中的一些信徒迁往国外,但他们后来返回并帮助寺庙的建设。许多来自海外的信徒也前来参与建寺和做功德。由于佛赛的开发才能,1994年,佛赛被授予了佛教职衔“佛普查克里亚努尤特”。
1995年,佛普查克里亚努尤特建立了一个草药蒸汽浴堂,旨在帮助戒毒者康复,这是一项重大社会项目。不幸的是,他因中风而未能继续推进该项目。同年,寺庙委员会意识到建造38年的乌博寺已逐渐损坏,无法继续用作宗教仪式。它成为了大量蝙蝠的栖息地。因此,委员会决定建造一座新的乌博寺。1995年6月3日,他们举行了拆除旧建筑的仪式,并奠定了新建筑的基础石。1996年2月3日,乌博寺的中央结构开始建设,但只完成了中央建筑框架。由于1997年的经济危机,寺庙的资金开始短缺。
著名的艺术家和龙昆的本地人,查勒姆猜·科西提帕特教授,主动承担起继续建寺的责任,并投入了他自己的资金。这使得寺庙能够继续进行,而不再给村民带来负担。查勒姆猜教授根据他的愿景修改了设计计划,最终造就了今天美丽的龙昆寺,吸引了来自泰国和国际游客的参观。曾经无人知晓的寺庙,现在已经成为清莱和泰国的骄傲象征。

查勒姆猜教授得到住持和当地村民的允许,拆除了龙昆寺内所有建筑物,包括亭子、僧舍、餐厅、草药蒸汽浴堂、寺庙入口拱门、村庄供水系统和寺庙围墙。目的是为了美化寺庙的景观,原来的寺庙面积为4莱3亩76.3平方瓦。查勒姆猜教授随后购买了更多土地,将总面积增加到81莱3亩28.4平方瓦,以便用华丽而精美的现代泰国建筑风格扩展龙昆寺。现在寺庙包括乌博寺、佛塔大厅、苏卡瓦迪佛像大厅、僧舍、浴室、法堂、火葬场、礼仪大厅、象神庙、艺术画廊、纪念品商店、金色洗手间和国际洗手间、宏伟的入口拱门、多功能建筑以及超过500辆车的停车位。
查勒姆猜教授自42岁(1997年)起就决定奉献自己为佛教服务。他亲自筹集资金建设龙昆寺,并声明他不会接受来自政府或私人个人的捐款。凭借他的坚持不懈、努力和奉献,曾经鲜为人知的龙昆寺如今已成为闻名全球的白色寺庙,成为清莱省和整个国家的骄傲。查勒姆猜教授常说,他希望成为全国最优秀的人之一,奉献一生为国家、宗教、君主和他深爱的人类创造伟大的艺术,直到他在龙昆寺的最后一刻。